中国“道教”千年源流史(4)-将道教改革进行到底

四、将道教改革进行到底

到了南北朝时期,在道教分化下的体制中,开始出现了众多的道教改革家、理论家。例如,北魏寇谦之,南朝宋道教的陆修静,以及南朝梁道教的陶弘景。这些改革家在统治者的支持下,对道教进行了蜕旧变新的改革。从而使道教,由民间得以进入金銮殿堂,并为后世道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铺好了一个台阶。

寇谦之改造五斗米道

南北朝时期,北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后,鉴于自己是鲜卑族拓跋部,为了消除汉人由于民族隔阂而产生的反抗,实行了与汉族相同化的政策。在对待宗教的态度方面,太武帝对道教非常热心,并给予嵩山道士寇谦之对天师道(五斗米道)进行改革以强大的支持。

寇谦之,字辅真,祖籍上谷昌平(今属北京),后迁居冯翊万年(今陕西临潼)。自称东汉光武帝时雍奴侯寇恂的十三世孙。生于一个官宦家庭,其父寇修之,为苻坚东莱太守。长兄寇赞,在北魏初任南雍州刺史。

不过,寇谦之从小就无心于仕途,而是一心一意地倾心于道教。据记载,小时起,他就开始从家中仅有的道器、道书以及搜求学得的道术中,寻求道教带来的无限乐趣了。那时,他每天在家里诵经打坐,炼乳气功,服药饵,一心所想的就是能获得仙道灵效,而且历经数年,都一如既往。

后寇谦之奇遇“仙人”成公兴,并拜其为师,之后便随之入华山一起研道。据记载,成公兴本是一位仙人的弟子,因火烧仙宫而被其师傅惩罚至民间,接受劳役七年。于是,来到民间的成公兴便以授道来赎罪,寇谦之便因此缘故而才得到授道的。

七年后,当成公兴回天宫,寇谦之开始隐居于嵩山,继续其修道之路,并渐渐获得显赫的声誉。正是这个时候,寇谦之被北魏太武帝重用而开始出山入世的。

这之后不久,在北魏太武帝的支持下,他开始整理改革已不大合时宜的五斗米道的旧制度及科范礼仪、道官教义等。

寇谦之,对五斗米道的改革之源头究其根源是怎样的呢?

中国道教虽然以东汉天师道为主,但历经了魏、晋和北魏之初,却未能将其教理教义和教团的存在和发展稳固,而是一直以一个分散的状态存在着,更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。

其间,尤以五斗米道的发展最为忧患重重。

五斗米道自汉末张鲁投降于曹后,开始迁移北方。不久张鲁去世,教团的发展由此暂时停滞,继而其内部开始发生分化,一些祭酒道官开始独自传授教职,招收弟子,并且滥收钱物。至此,五斗米道步入腐败之风气中。

为适应历史的潮流,寇谦之在被太武帝重用期间,开始对五斗米道进行了一个较为彻底的改革。寇谦之对五斗米道的改革,为后世道教的斋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关于寇谦之对五斗米道的改革,是颇富传奇色彩的,另更有史料如是记载:

在嵩山,寇谦之潜心修道达三十年之久,并开始招收弟子,讲经施术,弘扬道教。

北魏神瑞二年(公元415年),寇谦之宣称太上老君亲临嵩山授予他“天师之位”。赐给他《云中音诵新科之戒》二十卷。传授他导引服气口诀诸法,并令他“清整道教,除去三张伪法,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”。之后,寇谦之便以“天师”身份宣扬道教,并对“五斗米道”进行“三整顿”。

北魏泰常八年(公元423年),寇谦之又称老子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,亲授予他《录图真经》六十余卷。赐以其劾召鬼神与金丹等秘法,并嘱其辅佐北方“太平真君”(北魏太武帝拓跋焘)。所以,于次年(公元424年),寇谦之亲赴魏都平城献道书于太武帝,在太武帝重臣崔浩的帮助下,太武帝将平城东南建立成新天师道场并赐予给他。此道场,重坛五层,甚显威严。

至此,寇谦之“天师”变“帝师”,在太武帝的大力支持下,开始了对“五斗米道”轰轰烈烈的改革。

寇谦之在宫中辟谷不食,画符镇灾,讲经论道,发布遵老君训诫改革“五斗米道”。他首先剔除旧“五斗米道”中反映劳动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,坚决禁绝得用“五斗米道”犯上作乱,并废除三张时期的租米钱税制度。整顿组织,加强科律,增订戒律和斋醮仪范。

由此,经改造后的“五斗米道”,由一个民间宗教,变成了符合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的宗教,被称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。

南北朝道教的改革

南北朝时期,一大批道教著名学者,在统治者的支持下,对道教进行了蜕旧变新的改革,经过改造后的道教,在统治者的扶持下,获得很大发展。

把原始道教变成贵族和平民都能信奉的正统道教。

规范了道教戒律和斋醮仪式。

整理了道教经典。

建立了神仙谱系。

“金陵道士”陆修静的改革之路

北魏寇谦之改革北方道教不久,南朝刘宋的金陵道士陆修静,便开始对南朝道教的改革。

陆修静为南朝时期著名的道士,字元德,吴兴东迁(今浙江吴兴东)人,出身士族,为三国吴丞相陆凯之后裔。陆修静自幼年起开始习儒术,但因更喜欢道术,后来入山隐居专门修道。

南朝宋元嘉年间,宋文帝刘义隆闻其名,便请他讲经说法。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,陆修静入庐山修道。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,其被皇帝召到建康,在北郊天印山筑馆住下。在此之后,陆修静在宋明帝的大力支持下,开始对江南“天师道”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。

当时,道教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,其主要表现是祭酒制的衰落和道官制度的兴起。祭酒制度为早期“五斗米道”之旧制,其基本特征是“立治置职”,道官祭酒“领户化民”,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。为实现道官祭酒与道民的统属关系,“天师道”便制定了三会日、宅录和缴纳命信等制度。如此,“天师道”内部便出现了组织混乱,科律废弛的严重局面。腐朽败落的祭酒制度,就此失去了“清约治民”、使“道化宣流,家国太平”的作用。就是针对这样的情况,陆修静提出一套完整的整顿和改革“天师道”的措施。

道教在唐宋时代兴旺发展,形势一派大好。道教的信徒日益增多,道教的流派也日渐繁芜,各种各样的教派一天比一天多,这在客观上就推动了道教教主的诞生。

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,任由道教这样自然野蛮地生长,当然是不可以的。他们是一定要把道教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才会安心。

在金元时代,道教开始在南北方分别进行整合,道教南北两大教派开始相继出现。

十二世纪中期,在北方金朝统治的地域里出现了全真教。全真教的创始人是王重阳。和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不同,王重阳可没有抗金救国,相反,他还做过金国的官吏呢。王重阳于1159年,在终南山修建了一座“活死人墓”,躲在墓穴中修行,两年后,他走出墓穴,宣称自己已经领悟到了至高无上的道法,从此开始传道,这便是全真教的由来。

中国“道教”千年源流史(4)-将道教改革进行到底

全真教与以往的道教都颇为不同,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:传统的道教信徒并不一定要出家,很多道教徒都有家有业。但是全真教的教徒必须出家,必须终身禁欲,与佛教的和尚相同,这是最大的特点。另外,以前的道教徒虽然也斋戒,但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日子斋戒,平时还是什么都吃。全真教的教徒则是终身斋戒,不食荤酒,这一点也与和尚相同。

此外,道士还要有自己独特的发式和衣冠,不穿凡人的衣服。如此一来,道士的身份就与普通人更加容易区分了。

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在金国范围内发展很快,其他的教派很快都被全真教取代。

全真教组织严密、戒律森严,发展得又如此之快,自然会引起金朝统治者的关注。此时正是金朝所谓的“盛世”,也就是金世宗统治时期。金世宗决定利用全真教来控制道教界,而全真教也乐于同金朝合作。这样一来,全真教很快就获得了金朝统治者的扶持,在中国的北方日益发展壮大,没有多久的时间,全真教就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北方,金国的道教界完全变成了全真教的天下。

因此,全真教的掌教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北方道教教主,开始帮助封建统治者控制宗教界了。

到了金元鼎革之际,全真教又及时地跳上了蒙古人的大船。1222年,74岁的全真教掌教丘处机一路跋涉,赶到今天的阿富汗境内,拜见成吉思汗。成吉思汗对于丘处机十分赞赏,委任他总掌天下道教。

中国“道教”千年源流史(4)-将道教改革进行到底

丘处机回到国内后,大力发展全真教,全真教的势力愈发兴旺,盛极一时。

(五)

在南方,江西龙虎山张天师的地位一直都是很高的。

传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第四代子孙就开始在龙虎山修行,此后代代相传,绵延不绝,非常受人尊重。宋代尊奉道教,从宋真宗开始,给第24代天师赐号“先生”,此后,历代天师都能够得到朝廷的封号。到了南宋理宗时期,第35代天师张可大终于获得了总管天下道教的职权,至此,龙虎山张天师就变成了南宋的道教总教主。

中国“道教”千年源流史(4)-将道教改革进行到底江西龙虎山天师府

南宋灭亡后,1304年,第38代天师张与材被元成宗封为正一教主。这样一来,全真教和正一教南北两大道教流派就正式形成了。全真教掌教为北方总教主,龙虎山张天师为南方总教主,分别统领各自地域内的道教。

到了明朝,形势发生了变化。朱元璋厌恶全真教与金元异族合作的行为,所以对全真教多方打压,全真教在明朝就衰落了下去,总教主的地位自然也就灰飞烟灭了。

相反,明朝历代皇帝对于张天师颇为青睐,张天师的地位再次提高。朱元璋曾下旨命令张天师掌管天下道教,张天师在明朝就成了所有道教的总教主。

到了清代,形势又是一变。全真教开始复兴。全真教龙门派道士王常月在康熙年间开始外出传教,信徒云集,于是全真教很快就重新兴旺了起来。不过,虽然全真教得到了复兴,但是满清朝廷却再也没有授予它道教教主的地位。

中国“道教”千年源流史(4)-将道教改革进行到底

另一边,龙虎山张天师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了。乾隆年间,朝廷正式剥夺了张天师道教教主的地位,规定张天师的法令只限于龙虎山境内。到了道光年间,张天师也失去了到北京觐见皇帝的机会,朝廷也不再对张天师有任何封赏了。张天师只能关起门来,在龙虎山的小天地里艰难生存。不过张家人还是一代一代地把天师称号传承了下来。

满清王朝的统治手段是空前严密的,他们不需要道教教主来帮自己的忙,而是要直接管理宗教事务,这是他们废除了南北两大教主地位的原因之所在。

在清代,全真教和正一教依旧缓慢发展着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两大教派日渐融合,相互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少。到了今天,在外人看来,全真教和正一教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了。

以上便是道教两千年来的简要历史,希望能够给网友们提供一点有益的知识。

这里展示的只是本书籍或视频的部分截图,完整资料请下载后阅读。

温馨提示:
1.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,站长会及时处理,以保护你的权利
2.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不得使用于非法商业用途,不得违反国家法律!
3. 部分玄学、武术、医学等资料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学习,仅供参考!否则后果自负!
4.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,请联系客服处理!
5. 本站收取的费用,性质均为用户友情赞助,并非购买文件费用,收取的费用仅用来维持网站日常运营
道家书籍_道教书籍_道门典籍 » 中国“道教”千年源流史(4)-将道教改革进行到底

道家书籍网,弘扬道教文化,分享道门典籍

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